去年冬天,我在西藏阿里地区某个破旧寺庙的壁画上,第一次看到那个倒悬的青铜王座图案。酥油灯照得它忽明忽暗,老喇嘛用生涩的汉语告诉我:"当三颗彗星划过冈仁波齐,王座会带着雷鸣出现。"
我的帆布背包里永远装着三样东西:玛雅祭司的骨笛、敦煌藏经洞的星图残片,还有在撒哈拉黑市换来的陨铁罗盘。这些物件在普通人眼里不过是古董,但当我用《时空编年史》里的方法将它们摆成特定角度时,罗盘指针突然像发疯似的转起来。
线索类型 | 发现地点 | 对应文明 |
星象密码 | 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遗址 | 古希腊 |
机械构件 | 印度河谷摩亨佐达罗 | 古印度 |
在阿拉斯加冰原迷路的那晚,我真正理解了时空折叠的恐怖。指南针显示东方在正西方,手表比卫星时间快17分钟,背包里的压缩饼干包装日期变成了1923年。直到我用骨笛吹出玛雅祭祀的调子,冰面上才裂开发着蓝光的通道。
今年三月,我和地质学家艾琳被困在撒哈拉的地下洞穴。当我们的头灯照到洞壁上熟悉的青铜纹路时,沙暴正从头顶的裂缝往里灌。她用地质锤敲下最后一块刻着星图的岩石,我们突然发现所有线索必须按特定顺序激活。
激活顺序 | 对应元素 | 危险系数 |
1 | 水元素(玛雅骨笛) | ★★☆ |
5 | 暗物质共鸣 | ★★★★★ |
此刻我正坐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的考察站,窗外零下52度的寒风拍打着防弹玻璃。根据《星际密码学》的最新破译结果,下次时空共振将在14小时后发生。背包里的七个文明遗物开始自发升温,笔记本上那些混乱的公式突然连成完整的拓扑模型。
当第一缕晨光刺破冰原时,我的登山镐碰到了某种金属物体。那个倒悬的青铜王座从冰层中缓缓升起,表面流转的光芒既像液态又像气体。远处传来艾琳通过卫星电话的呼喊,而我的视网膜上正倒映着无数重叠的星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