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捏着游戏手柄窝在沙发里,突然意识到要演好御史角色,得先闻见崇祯年间早朝时的檀香味。打开《明史·职官志》,发现御史的月俸只有四石米——这相当于现在基层公务员的工资,却在游戏里要管文武百官的烂摊子。
真实历史 | 游戏设定 |
每月需上奏3-5份 | 每天处理15+案件 |
主要监督四品以上 | 连九品驿丞都敢怼 |
那天盯着屏幕里赈灾银两的账本,突然想起《明实录》里的记载——真正的御史查账时,连墨迹干涸程度都要分析。游戏里的线索藏在三个意想不到的地方:
有次在游戏里熬夜批奏折,突然发现某份弹劾奏章的装订线磨损异常。顺着这条线索,居然挖出了整个晋商集团的走私网络——这种细节设计,连《万历十五年》里都找不到。
游戏里的早朝辩论堪比MOBA团战,东林党人个个都是输出型英雄。掌握这几个节奏点才能活过第三章:
记得有回弹劾某总兵吃空饷,结果对方当场甩出三十七个假证人。关键时刻,之前在某次巡城时救下的卖炭翁突然出来作证——这种蝴蝶效应,比《大明王朝1566》的剧情还刺激。
有次查科举舞弊案,系统突然跳出个"天启帝的木工活"限时任务。放下案件去修宫殿能加皇帝好感,但会导致案情线索中断——这种两难抉择,完美还原了《明季北略》记载的官僚困境。
现在我的游戏角色已经做到右佥都御史,但每天还是要去教坊司后巷找那个总醉醺醺的驿卒。上次他给的辽东军情,居然比兵部塘报还早三天——这种藏在市井中的重要NPC,才是这个游戏最妙的设计。
子时的打更声在游戏里不仅是背景音。连续三次在戌时查案会触发"过劳死"结局,但亥时去酒楼又能偶遇重要线人。《酌中志》里记载的宫廷秘闻,在这里变成了可交互的支线任务。
最近在查一桩诡异的火药失踪案,顺着库房老鼠的异常行为追踪,居然在皇陵地宫发现了西洋火器。屏幕前的我握着发烫的手柄,突然理解了当年杨涟写《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》时,那种混合着恐惧与兴奋的颤抖。